淺談logo商標設計中的受眾心理因素的運用 |
編輯:溫州飛藝設計有限公司 時間:2015/01/10 字號:大 中 小 |
摘要:淺談logo商標設計中的受眾心理因素的運用 |
新奇心理 對事物的敏感、好奇心理,是受眾普遍心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人們的動機心理活動的一種特殊現象。好奇心理使得人們用不著再啟發、說明自然就會對新事物關注和感興趣。凡是新奇的事物,人們容易感興趣,這些事物也愈加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從而誘使人們去觀察和探究。商標語言一般是現代漢語中常用的詞,也有其固定的組合;但如果出現外來詞、新造詞或者古語詞,那就會給人以新奇感。 外來詞。改革開放后,大量的外國商品涌入我國,給我們的商標語言帶來了清新的血液。在服裝、電子和化妝、衛生等都領域都能見到,服裝如“阿迪達斯”、“花花公子”,電子產品如“松下電器”、“摩托羅拉手機”,衛生領域的產品如“高露潔牙膏”、“佳潔士牙膏”等。 新造詞。新造詞常常以現有的語素作為素材構成全新的詞語,因此此類用新造詞構成的商標語言能給人全新的感覺,使人眼前一亮,如“飄柔(洗發精)”,在《現代漢語詞典》里是查不到這個詞語的;但“飄”、“柔”這兩個漢字是存在的,兩者相加,給人一種“飄若靈動游絲,柔如和煦微風”的感受,因而在人們心目中形成美好的形象。又如“藍月亮(衣領凈)”,我們知道,月亮是反射太陽光的,一般來講是白色的,何時出現一個藍色的月亮呢?這樣它就引人思考,引起人們的美好聯想,讓人想象起那一輪明月掛在天空中,在那藍藍的天空的映襯下顯得煞是美麗。不僅如此,有的商標語言在結構上加以變化以求得變新,從而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如:“好又大(食品)”、“舒而佳(文具)”、“黑又亮(鞋油)”等。
得益心理 人們在生活和學習中,需要了解周圍事物的變動,掌握各種各樣的信息,尤其對于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事物和信息,更為關注?,F代公益廣告應以公眾的需要作為導向。美國人文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按低到高分為七種: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宿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審美的需要、認知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特別是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現代公眾的溫飽問題已經基本得到解決,他們的消費需求不僅僅限于生理上的需求,對于友情、親情、愛情等的需求已成為人們消費需求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因此設計出具有情感意味的商標語言定能會激起目標受眾強烈的情感心緒,從而達到提醒,勸告的效果。 這些需要,大部分與人的得益心理相關;這種心理反映在商標語言上,我們看到的大部分商標語言往往是吉祥如意、含蓄典雅的詞語。表現在: 積極、美好的形容詞。如:吉爾達(皮鞋)、達爾美(洗發、護發品)、“三星牌鉛筆”,福祿壽三星是民間吉祥語,因此消費者愿意購買希望有福有祿增壽,自然也愿意購買“三星牌鉛筆”?!案毁F鳥皮鞋”則是表示人們穿上了此種鞋后,就會大富大貴,它包含了該企業對人們未來與前途的美好祝愿。 運用典 故或詩詞。運用富有歷史內涵的典故或詩詞的語詞,給人以審美的享受。 如商標“紅豆”,“紅豆”是一個多么富有詩意的名字,它讓人聯想到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因此“紅豆”服裝一問世,便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吸引了眾多消費者,其暢銷全球華人中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如商標“杏花村”(酒),讓人們想到從小就學過的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所作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吹竭@則商標語言,不由得讓人聯想起它深厚的歷史底蘊,想起那紛紛的細雨,想起那路上的行人,想起那幼稚的孩童。專業的標志logo設計網站。又如商標“比翼鳥”(植草板),讓人聯想到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長恨歌》里的名句“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讓人們對忠貞的愛情充滿了純潔的想象。這樣的商標語言能調動人們的審美情趣,帶給人們審美的愉悅和享受。 商標語言以優美動聽、吉祥喜慶的廣告語使得人們產生審美愉悅,使人們在接受愉悅的基礎上而萌發購買的欲望,符合人類的得益心理。 美國著名的推銷專家湯姆?諾曼發現,有些詞匯有利于推銷,而另一些詞匯卻對推銷不利。有利于推銷的詞匯,如健康、安全、舒適、自豪、值得、信賴等;不利于推銷的詞匯如交易、成本、困難、義務、辛苦、應負責任等,其原因是這兩種不同的字眼會引起人們積極或者消極的情感體驗,從而導致不同的洽談與購買意愿。 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人們對超過自身感官飽和與接受能力所產生的一種抵觸情緒和反向思辯。它逆著傳播者的主觀意圖而活動,與傳播方向背道而馳,這樣也會引起消費者的關注。如:“花花公子(服裝)”、“酒鬼酒(白酒)”、“小霸王(游戲機)”、“小糊涂(酒)”、“鄉巴佬(鹵制食品)”、“傻瓜(照相機)”、“傻子(瓜子)”等。 |
上一條:商標設計之品名與設想 | 下一條:優秀企業標志設計的必須與避免 |